激活人才内生动力,让“产业+人才”为柳东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 新区人社局  |   发布日期: 2020-12-29 15:36    |  作者: 贝茜茜

近年来,柳东新区通过充分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聚集的若干措施,配套出台8部人才新政、8个人才新政细则项,以创历年之最的创新突破力度与强度为柳东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态”与“优态”。

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柳东新区锚定产业布局,部署行业顶级、业内高端等多层次立体化引才创新链,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育才、厚待留才等举措,减轻企业人才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地方经济质效提升,推进升级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跻身全国前50强,位列广西第一。

产才融合,开辟区域人才新高地

柳东新区把“突出市场+产业导向”作为人才政策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按照“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引才思路,提升人才成果转化率和园区产业附加值。首次携手“北京智汇邦”共建柳州市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成功引入张正文、周才健等8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周才健、袁一卿教授团队等8个专家团队项目,且均已在新区注册公司运营,注册总资本合计达7000万元。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引入616名创新创业人才,新区发放本级人才补贴资金306.85万元高端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强劲。其中,毕业于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光纤光学专业的杨亚涛博士及其10多人的高技术工程师团队,组建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全光纤皮秒和飞秒超快脉冲激光器研发,产品将用于产生超快激光脉冲,应用于汽车制造、3D焊接等工业加工及智能工厂升级,促成新区产业“蝶变”,甚至添补广西产业链中激光领域的空白。

创新驱动,推进区域产业提档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柳东新区围绕重点发展的汽车、智能轨道交通、电子光电、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以及研发设计、检测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平台+产业人才创新链,利用柳东新区在全市得天独厚的产业聚集、科技聚集、要素聚集优势,整合创新创业生态链全周期资源,“产业人才在哪,平台就在哪”,驱动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中小微企业产学研创新载体建设,以平台“串珠成链”反哺产业人才,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依托柳东新区通过“柳州市新材料人才小高地”、“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技平台柔性引进尖端技术人才,人才培养同步推进,2020年柳东新区专业技术人才6711人,高技能人才7864人。同时平台引入市场化运作推进技术研发合作、整合多个项目合作渠道,仅2020上半年累计完成20个平台项目签约,项目涉及汽车产业链及车联网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项目生物医药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越事业平台的资源聚合效应正逐步把柳东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格局等“硬条件”转化为厚积薄发、创业创新的“软实力”,为柳东新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政校企“联盟体”助推区域产教融合

柳东新区历来重视校企合作发展,经多次与企业和院校交流发现,新区企业与院校之间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平台,不能及时共享信息、交换信息、融合协作。作为政府,我们责无旁贷。”柳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海涛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柳东新区企业用工形势严峻,“季节性用工”问题更为突出,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柳东新区改变以往“点对点”的单一引才模式,探索“抱团式”的政校企“联盟体”模式,在人才新政“保驾护航”下,在全市率先成立“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并成功举办“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成立大会暨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40家区内外企业和院校加入“政校企联盟”。大多数企业表示,联盟的建立让他们找到了“归属”和沟通渠道,还感受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引才信心,并将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2020,通过市场机制、学校推荐,柳东新区联盟单位协调落实了7000多名产业工人到岗,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紧缺压力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将企业人才培养“前置”到院校,在技能培训、跟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利于培养出“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优秀毕业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区域发展之基,在产业;产业发展之基,在人才。未来,柳东新区将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措施、服务环境,挖掘更多智力优势,架好协同创新桥梁,让人才产业同频共振,共享发展机遇,圆梦柳东。



新闻动态

激活人才内生动力,让“产业+人才”为柳东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新区人社局 | 发布时间:2020-12-29 15:36 | 作者:贝茜茜

近年来,柳东新区通过充分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聚集的若干措施,配套出台8部人才新政、8个人才新政细则项,以创历年之最的创新突破力度与强度为柳东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态”与“优态”。

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柳东新区锚定产业布局,部署行业顶级、业内高端等多层次立体化引才创新链,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育才、厚待留才等举措,减轻企业人才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地方经济质效提升,推进升级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跻身全国前50强,位列广西第一。

产才融合,开辟区域人才新高地

柳东新区把“突出市场+产业导向”作为人才政策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按照“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引才思路,提升人才成果转化率和园区产业附加值。首次携手“北京智汇邦”共建柳州市海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成功引入张正文、周才健等8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周才健、袁一卿教授团队等8个专家团队项目,且均已在新区注册公司运营,注册总资本合计达7000万元。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引入616名创新创业人才,新区发放本级人才补贴资金306.85万元高端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强劲。其中,毕业于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光纤光学专业的杨亚涛博士及其10多人的高技术工程师团队,组建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全光纤皮秒和飞秒超快脉冲激光器研发,产品将用于产生超快激光脉冲,应用于汽车制造、3D焊接等工业加工及智能工厂升级,促成新区产业“蝶变”,甚至添补广西产业链中激光领域的空白。

创新驱动,推进区域产业提档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柳东新区围绕重点发展的汽车、智能轨道交通、电子光电、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以及研发设计、检测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平台+产业人才创新链,利用柳东新区在全市得天独厚的产业聚集、科技聚集、要素聚集优势,整合创新创业生态链全周期资源,“产业人才在哪,平台就在哪”,驱动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中小微企业产学研创新载体建设,以平台“串珠成链”反哺产业人才,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依托柳东新区通过“柳州市新材料人才小高地”、“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技平台柔性引进尖端技术人才,人才培养同步推进,2020年柳东新区专业技术人才6711人,高技能人才7864人。同时平台引入市场化运作推进技术研发合作、整合多个项目合作渠道,仅2020上半年累计完成20个平台项目签约,项目涉及汽车产业链及车联网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项目生物医药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越事业平台的资源聚合效应正逐步把柳东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格局等“硬条件”转化为厚积薄发、创业创新的“软实力”,为柳东新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政校企“联盟体”助推区域产教融合

柳东新区历来重视校企合作发展,经多次与企业和院校交流发现,新区企业与院校之间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平台,不能及时共享信息、交换信息、融合协作。作为政府,我们责无旁贷。”柳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海涛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柳东新区企业用工形势严峻,“季节性用工”问题更为突出,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柳东新区改变以往“点对点”的单一引才模式,探索“抱团式”的政校企“联盟体”模式,在人才新政“保驾护航”下,在全市率先成立“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并成功举办“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成立大会暨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40家区内外企业和院校加入“政校企联盟”。大多数企业表示,联盟的建立让他们找到了“归属”和沟通渠道,还感受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引才信心,并将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2020,通过市场机制、学校推荐,柳东新区联盟单位协调落实了7000多名产业工人到岗,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紧缺压力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将企业人才培养“前置”到院校,在技能培训、跟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利于培养出“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优秀毕业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区域发展之基,在产业;产业发展之基,在人才。未来,柳东新区将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措施、服务环境,挖掘更多智力优势,架好协同创新桥梁,让人才产业同频共振,共享发展机遇,圆梦柳东。



版权所有: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0772-2671017

备案号:桂ICP备05013436号 桂公网安备450290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