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近日,雒客镇社会事业办、东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黄荣和来到东塘村道德讲堂,为小学生讲述自己入朝参战的故事。
当天早上,黄老如约而至,他身着一身笔挺的军装,颈间风纪扣一丝不苟地系紧,胸前的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当他向同学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时隔70多年,黄老记忆依旧清晰,镌刻在心灵深处的往事并不如烟。随着老人缓缓地讲述,仿佛把在场的学生们带回到了那段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1950年12月,时年20岁黄荣和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51年1月,黄老所在部队换上了棉衣棉裤,告别父母亲人奔赴朝鲜战场。
“敌人有飞机,白天到处狂轰滥炸,危险无处不在。为了躲避敌军飞机轰炸,我们白天隐蔽在树林里,晚上行军,每夜急行军一百多里。当时正值冬季,朝鲜气温大都零下二三十度,漫山遍野都是几十公分厚的雪,我走着走着,脚就冻得发黑,没有一点感觉。”黄老说,那时所有的战士都差不多,但没一个人叫苦叫累,也没一个人掉队,大家都有无所畏惧、誓死卫国的热情,心里想的只有国家只有人民,只想怎样杀敌,唯独没有想自己。
“当时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肃川,不能住在老百姓家,战士们吃、喝、拉、睡都在山上的防空洞里,连续蹲五六天防空洞都是很正常的事。吃的是萝卜干和花生,有时没水喝就吃雪,时间长了大家都得夜盲症,后来后方送来了白菜、大蒜、胡萝卜,我们的夜盲症才得到缓解。”黄老说,即便如此艰难,但他从不后悔。“我自从穿上军装,就有了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所以就没有后悔的思想。”
“1952年6月23日的一次战斗,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志愿军出一个排去与敌军争夺一个无名高地。天刚亮,敌军就开始进攻,他们有飞机来支援,如果发现我们志愿军,机枪就像雨点一样扫来……我们一边躲避扫射一边奔跑,大家脸上都是泥土。有的战士被炸断了手脚,有的战士英勇牺牲,战斗场面异常惨烈。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我们攻下了这处高地。”黄老说,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共牺牲了八名战士,他的班长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他每时每刻都在想念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谈起战斗的激烈,黄老精神矍铄;讲到牺牲的战友,黄老声调缓慢、感情沉重,眼眶有点湿润,但神情中始终流露出一名老战士革命立场的无比坚定。
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了黄老讲述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黄爷爷,您当时在战场上想家吗?”听了一个学生的提问,黄老笑着说:“怎么不想家呢,那个时候我们把保家卫国当成神圣使命,当时我们都写下血书,要怀着雄心壮志,立志保卫国家,只有我们舍小家才能为大家带来幸福!今天,你们能安安静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舒舒服服地坐在学校食堂里吃饭,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应该记住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听完黄老的精彩讲述,现场同学们纷纷向黄老提问,黄老一一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以革命先烈和志愿军老战士为榜样,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传承“红色”精神,长大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贡献。
(图为黄老在给小学生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