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新区2015年总结和2016年计划
一、大干快上,“十二五”时期柳东新区实现跨越性发展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柳东新区建设发展激流勇进的一年。“新常态”下,新区坚决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和新区“2345”发展方针,坚持“稳中求进、逆势上扬、有效发展、统筹兼顾”的工作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胜利完成了年度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上级党委政府建设千亿元新区的战略构想。据统计:全年柳东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81.2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高新区(直管区,下同)完成621.29亿元,同比增长22.89%,阳和新区完成460亿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27亿元,同比增长17.97%,其中高新区完成311.17亿元,同比增长18.5%,阳和新区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16.96%;财政收入完成32.68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高新区完成24.78亿元,同比增长33.44%,阳和新区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5.3%;招商引资市外境内资金到位150.24亿元,同比增长9.31%,其中高新区到位110.24亿元,同比增长10.4%,阳和新区到位40亿元,同比增长6.8%;外资到位10264万美元,其中高新区到位7764万美元,阳和新区到位2500万美元。
五年来,新区上下发扬“柳东精神”,发挥“柳东速度”,发力打造以“三位一体、四大驱动、三个确保、三个同步,产城融合”为特征的“柳东模式”,使“十二五”成为新区成立以来,投资力度最强,项目落地最多,发展步伐最快,建设成效最好的黄金期,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潮头。据统计:“十二五”期未汽车城建成区面积达40.6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量达200万平方米。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十一五”末的3.33倍,年均增长27.2%,其中高新区为5.65倍,年均增长41.38%;固定资产投资为“十一五”末的2.84倍,年均增长23.23%,其中高新区为3.38倍,年均增长27.6%;财政收入为“十一五”末的3.16倍,年均增长约25.9%,其中高新区为4.95倍,年均增长37.72%。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荣膺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成为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并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参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柳州高新区在14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至45位。
(一)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产业柳东阔步疾行
五年来,以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为统领,新区项目建设千帆竞发,热潮迭起,有力推进产业布局,驱动全局发展。以汽车工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驱动新区逆势而上,成为区域新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增长极。
以汽车产业筑牢发展基石,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一期工程、二期整车工厂和东风柳汽乘用车新基地相继建成投产,百万整车先进制造基地布局顺利完成,“双引擎”驱动力不断增强。2015年,汽车城整车产量达63.78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48.87万辆,东风柳汽柳东基地产量达14.91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基地、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商用车一期项目启动建设,宝骏基地研发中心、试车跑道等项目有序推进。产业龙头集聚带动大批配套项目入园,花岭片零部件产业园实现联合电子等42家企业签约落地,开工企业达33家,投产企业5家。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项目建设完工,玲珑轮胎项目顺利投产,上汽集团百万平台核心零部件项目顺利开工,汽车城全产业链架构日益完善。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多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竞相发展,产业产值占新区产值总量的20%。高新区成为国家级创新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试点,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交叉型乘用车和柳州五菱中小型电动车完成产业化;东风柳汽节能环保新型乘用车平台投入使用。以高华机械工业机器人、久日机械新型挖掘机、凿岩机为代表,先进装备制造业茁壮成长。腾龙煤电等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领域一枝独秀。以柳州医药、莱吉生物为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初步成形。
以现代服务业完善产城功能,全面掀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热潮,柳州高新科技园、柳州汽车研发检测集聚区列入2015年自治区十大试点集聚区。柳州园博园、华美达酒店和柳州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在完善新区服务配套的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全面施工,重庆工业园实现收尾,C区标准厂房竣工交付,市医药物流中心投入运行,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柳东物流中心、企业总部、官塘物流园、汽贸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递进,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科技柳东动能集聚
五年来,按照“汽车产业衍生带动、智慧科技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以升促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辐射带动发展能力,大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获科技部批准,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跻身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5年有效高企数量达到153家,相对“十一五”期末增加59家。按照一区多园统计,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69.53%;实缴税金86亿元,同比增长45.7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105.88%。发明专利申请800件,同比增长12.2%;发明专利授权78件,同比增长29%。
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项目培育孵化建设。“十二五”期内共引进孵化企业430家,新增孵化项目387个, 48家企业成功毕业。成功培育4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引进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孵化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新区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创空间”和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连续举办三届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柳州汽配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借脑引智,引进培育优秀人才聚集新区。五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413人,柔性引进院士1人、博士后55人,持续推进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广开渠道,高校研究生院柳州社会实践基地、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院士籍”企业孔辉科技先后落户新区。
(三)全面出击招大引强,开放柳东名扬四方
五年来,新区围绕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招大引强,数量质量双量提升,7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国内外知名科研中心,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玲珑轮胎、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医药等重点产业项目齐聚新区,儿童医院、正和城、龙象城等一大批生活配套项目踊跃进驻。2015年,新区围绕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等领域建设,与北京现代、麦德龙集团、西门子、汉能、中建联等国内外名企深耕交流合作,联络中介机构代理招商;围绕医药产业园项目,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中科院广州健齿科技公司3D打印技术等项目;围绕物流园,引进安吉物流等企业打造物流集聚区。
新区打造开放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以柳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打造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中欧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中国柳州住宅产业博览会、中国柳州农业博览会等多个知名品牌,几年来累计商品交易额达40多亿元。其中2015年举办大型展会等各类活动42场次,接待各类人员60万人次以上,总交易额达15亿元。深化合作交流,顺利举办中国汽车产业基地(柳州)峰会、中欧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活动,培育开放发展新亮点,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四)开发建设保障有力,精彩柳东风生水起
在融资领域:新区充分运用融资政策,通过创新措施,项目融资额度屡创新高,五年累计融资到位499.3亿元,有力保障了新区大开发大建设需求。其中,2015年累计融资到位157.23亿元,再创佳绩。年内实现BT融资9.6亿元以上,完成官塘大桥PPP招标,开创融资新模式。立足企业需求,推进资本市场多层次融资,上海股交中心柳东新区企业挂牌孵化基地揭牌,“榆喧液压”在该中心挂牌,“新生活”在新三板挂牌,“固瑞机械”等六家企业完成股改。强化企业融资财政专项扶持风险基金管理,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约10亿元。
在财政领域: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加强征管,强化收入稽查,有力促进了新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加大经费审核,优化财政支出流程结构,促进财政改革向深层次迈进。
在征地领域:以项目用地需求为导向,整体谋划,把握重点,有力推进。五年来实现协议征地11.2万亩,协议拆迁1750户,拆迁面积约87.83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12.05亿元,有力保障了新区重大项目落地。其中,2015年实现协议征地1.5万亩,协议拆迁622户,面积约38.22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4.51亿元。2015年同步推进安置工作,竣工项目3个,在建项目8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5个,办理18个安置项目前期手续。推进双仁三产项目招商,南庆一期、平龙居住项目封顶。
在用地领域:五年来累计完成土地报批总面积3.7万亩,获批 3.6万亩,有效供地4.1万亩,盘活新增存量共3.9万亩。其中,2015年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50公顷,完成报批454.44公顷;完成供地96宗,面积1.18万亩;盘活新增存量土地1.04万亩,积极开展土地利用节约集约评价。协调扩大空间土地用地规模,调整和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区发展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强已征未用土地的管理利用,深入探索工业科研地产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卫片执法工作,2015年清理各类违法建筑588处,拆除总面积约30.35万平方米。
在规划领域:五年来科学编制各类规划,统揽产城布局。《雒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洛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和备案;《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获自治区多部门联合批复。精心编制一系列专项规划,为汽车城建设和管理提供切实保障。2015年,科学编制“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空间战略规划,推进两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公示规划成果;完善北环高速、雒容南等片区功能规划,深化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一期启动区、雒容南片、雒容东片等控规和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在基建领域:“十二五”期内持续完善内外连接通道体系,建成纵横交错的路网,累计通车里程约70.9公里,实现滨江区、核心区、八角岭片区、花岭片区等各片区连接道路基本贯通,片区内部路网基本成型,环岭东路、曙光大道、九子岭路网、花岭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新区水电、燃气设施同步推进:“十二五”新区给水管道建设长度约26.7公里;完成220千伏官塘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送出和扩建工程,启动实施220千伏双仁输变电工程以及110千伏的创业送变电工程、花岭送变电工程、江东送变电工程,满足园区企业用电需要;冠东加油站建成启用;市政中压燃气管线建设累计完成约36.5公里;官塘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雒容镇污水截流工程攻克洛清江环保难题,受到自治区表扬。
(五)以城带乡服务三农,绿色柳东欣欣向荣
五年来,新区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思维谋划三农发展,镇村发展面貌明显改善。在工业领域,雒容镇本级工业总产值“十二五”年均增幅5.89 %,2015年突破百亿元,洛埠镇年均增幅23.5%。在农业领域,“十二五”产业化工程广泛铺开:打造千头奶水牛繁殖基地,推广超级稻栽培种植5000亩,兴建安全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1500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3000亩、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积极建设秀水、坭桥等市级、县(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培植食用菌产业,迈上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道路。在镇容村貌领域,五年累计投入9269万元,改造雒容镇城乡风貌,建设特色名镇名村,补助860万元完成农村470户危房改造,“美丽柳东”乡村建设热潮持续不断。在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累计投资约9000万元推进“村村通”硬化道路工程,总里程160公里;投入1629万元实施30项农村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1.7万人;争取水利资金1115.69万元,完成5座小“二”型重点水库除险加固。
其中,2015年在农林水牧方面投入约4145万元,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糖料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等项目,甘蔗“双高”成果成为全区典范并获推广;投入约2486.5万元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惠及20多个村屯;投入800万元改建16座危小桥;投资471万元完成农村饮水项目6个,受益人口4700余人;村屯绿化项目投资75万元,打造农民宜居家园。开展“美丽柳东·生态乡村”活动,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柳东民生改善
五年来,新区坚持完善城乡服务配套,不断提升新区人口承载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人居方面,正和城等一批商住项目拔地而起,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规模达10544套,期内建成6289套。在交通方面,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便捷连通新老城区。在教育方面,鹿山学院、职教园区续建完善崭露新姿,景行小学柳东校区、铁一中初中部校区实现招生,市二中迁建和铁一中高中部项目加快推进,优质教育成为新区新名片。同时,争取上级配套资金2.5亿元实施村镇中小学及维修改造工程,投入336万元实施农村学校免费午餐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进步明显。在社会保障方面,新区三甲医院项目进入收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行,雒容镇新农合参合人数为6.8万人,参合率达100%,洛埠镇新农合参合人数为3387人,参合率达100 %,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保障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农业人口转移方面,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被征地农民15000多人,为3121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财政补贴2610多万元,举办“春风行动”系列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6000多个。
2015年,新区各项民生投入均大幅度增长,教育投入6059万元,同比增长13%;科技投入5083万元,同比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68万元,同比增长150%;投入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411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22万元。同时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启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在综治领域,开展县(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12次,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来访,全年未发生进京赴邕非访事件。全面完成新区“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工作,推进法治柳东建设。
(七)固本强基多路并举,变革柳东步稳蹄疾
五年来,新区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队伍建设,依法完成两镇、村委会、社区“两委”换届,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精心组织机关及事业机构中层岗位竞争上岗,组织全员培训,实施强基固本、“党员关爱”等工程,探索“产学研”党建新模式,着力打造党建工作精品示范点。同时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廉政准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2015年,新区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聚焦7个“不严不实”问题,开展“七项整治”,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开展多形式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全年立案3起,开除党籍2人、警告处分1人。
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率先全市推行“互联网+审批”模式,审批效率再提速。出台《柳东新区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优化决策程序。成功开展新区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化管理,顺利完成公车改革。
“十二五” 新区在执法、调处、安监、环保、公安、消防、工商、税务、食药监管、工青妇、劳保等各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科学领导,得益于各部门、社会各界与新区建设者凝心聚力。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区建设发展,甘苦与共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激流勇进,全面建成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建成”的总体目标。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也提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十三五”奋斗目标。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主动学习、深刻领会,紧跟步伐,以产业促进经济,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提质增效,以开放优化格局,以服务改善民生,以配套完善环境,努力保持新区在“十三五”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新区面临的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短期、结构性因素对经济增长造成突出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亟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外部环境和政策调整影响,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供给趋紧,新区项目用地、建设融资、招商引资、还贷付息、拆迁安置压力较大,客观存在的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配套滞后、创新实力不强、征地安置失衡、公共服务缺位、机制优势弱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影响新区提速发展的步伐。
“十三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以“工业4.0”工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中国制造2025”开启中国新型工业化崭新航程,“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自治区、柳州市既定发展方略,都为新区“十三五”加油助力。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经济发展基础好,产业转移承载力强,产业链延伸空间大的新区,需要有效把握,积极作为,挖掘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争创新优势,加速“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二)明确新区“十三五”时期发展主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十三五”时期,新区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围绕我市“两个建成”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汽车城等核心任务,立足高端,把握大势,着力构造现代产业生态体系,着力优化现代城市空间体系,着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在“十三五”期未全面建成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
――建成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打造汽车工业升级版,推动汽车城超速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汽车产业服务中心,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多元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综合发展实力跃居全国前列。期内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20年,整车生产总量达到180万辆,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5亿元。
――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到2020年,新区创新发展能力、人口承载能力、集约发展水平、绿色环保水平全面提升,产城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形,基本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的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中型城市,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争取40万人,城镇化率85%,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建成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到2020年,将柳州高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资源密集、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新区(一区多园)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0%,国家级高企总数达200家,综合实力跻身国家级高新区前30强。其中,初步建成汽车及智慧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占高新区总收入比例高于50%;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高于15件;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8吨标准煤。
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需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协调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区;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和改革创新样板;三是坚持开放发展,打造高铁经济支点和开放合作特区;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和宜居宜业新城;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幸福家园与创业洼地。同时,着力强化规划支撑、政策支撑、用地支撑、资金支撑、人才支撑、组织支撑、法治支撑,优化发展环境。
三、提速快进,奋勇争先,力争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立足“十二五”发展基石,汽车城开发建设迈向“中期会战”,新区全年工作影响深远。
2016年柳东新区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柳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三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快马加鞭,超常发展”工作总基调,以“快”引领全市经济,以“超”壮大发展实力,以“排头兵”的责任和担当,以“百项工程百日攻坚”①等一系列扎实行动,全力构布局、扩增量、促投资、夯基础、大招商、增活力、抓创新、推改革、惠民生、保稳定②,着力攻项目,补短板,保增速,全面实现新区“十三五”开门红,成为我市“两个建成”的核心载体和前沿阵地。
2016年柳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264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高新区758亿元,同比增长22%,争取增长25%,阳和工业新区506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537亿元,同比增长16.74%,其中高新区373亿元,同比增长20%,阳和工业新区164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计划完成38.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高新区30.2亿元,同比增长22%,阳和工业新区8.7亿元,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计划内资到位185.3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高新区143.3亿元,同比增长30%,阳和工业新区42亿元,同比增长5%;外资到位10925万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高新区8300万美元,同比增长6.9%,阳和工业新区2625万美元,同比增长5%。此外,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23.24%;可用财力6.97亿元,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纯收入12446.43元,同比增长11%。
2016年建设总盘和投资目标:2016年柳东新区建设项目共327项(汽车城277项),涉及总投资1475亿元(高新区1254.15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207.14亿元(高新区181.52亿元),稳定保持投资增幅。
2016年整车生产目标:两大整车基地计划年度总产量85万辆,同比增长33.27%,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65万辆,力争70万辆,东风柳汽乘用车新基地20万辆。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6年新区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实打造现代汽车产业集群,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支柱产业
坚定不移抓好汽车城建设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强化整车基地的龙头效应,充分发挥支柱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全产业链的提质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力争宝骏基地二期20万台新能源汽车项目竣工投产并实现量产。协调加快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研发中心、发动机等项目建设,试车跑道年内投入使用。二是强力推动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新增20万辆产能)、东风柳汽10万台商用车迁建基地建设,实现东风柳汽B+系列40万台发动机正式生产。三是完善产业链配套,促进供需有效衔接,持续打造零部件产业园,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需求,年内争取引进新能源电池等配套项目20个,实现上汽集团百万平台核心零部件、上海加冷松芝、广西艾盛、南宁桂格、柳州华力、柳州悠进、柳州龙润、万利商泰、柳州卓通、柳州宝钢一期、骏易二期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鼎铭拉丝、方鑫工业等项目开工。
(二)扎实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新区产业结构,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首先,将2016年作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年、建设年、集聚年,大力推进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以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分支的“一主六副”现代产业布局,全面落实“6个6”③工作部署,年内实现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项目竣工投产的同时,加快E100项目生产线建设,东风柳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备产试销,新开工鼎铭新型特种钢深加工产业园、海达汽车制造业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等项目,争取在3D打印材料、车用电池等领域形成突破,带动新区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发展。加快雒容工业园的升级改造,筹备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一是以物流业为主导,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年统筹推进官塘物流港铁路货运中心、滚装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港口两个泊位建成使用,继建国家公路枢纽柳东中心,争取柳东保税物流中心动工。实现国检中心交付使用,企业总部部分投入使用。促进新区会展业发展,确保会展中心二期年内开工,提高办展数量质量。二是继续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导汽车后市场发展,增强汽车文化氛围,形成生产、配套、服务、休闲全方位的汽车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二手车市场、广西工业设计城一期项目开工。三是推进生活服务业全面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村屯发展三产,加快综合市场建设,引进民生综合配套服务项目,新建雒容古镇、启元广场、学院友邻汇、体验园北侧商业区、园博园北邻里中心等项目。推进蔚莱别苑、叠翠湾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设,阳和、花岭加油站建成运营。力保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在国庆黄金周开园。
(三)抓好招商融资两个关键,筑牢项目和资金两大支点
实施“优企入东”行动,全面出击招大引强,积极营造“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全员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大格局,确保招商引资同比增长30%的目标。依托“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与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度对接。围绕汽车全产业链空缺和衍生产业需求,分类分组开展招商工作,联合整车基地实施协同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积极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项目,围绕核心区加快引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商业配套等项目。
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统筹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需求,2016年计划项目融资到位160亿元。一是通过债券发行、产业基金、项目类贷款、信托类贷款等方式,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平台,强化与各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保障融资到位。二是开展服务企业大降成本行动,探索“政+企+银+保”的融资模式,以政府扶持资金为杠杆,风险分担的原则,撬动社会资金流向新区企业,拓展企业融资筹资渠道和额度,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三是加强培育引导,储备优质企业资源,争取2家以上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
(四)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全方位保障项目用地
围绕2016年新区建设布局和市政重点项目,明确征地拆迁时限,责任到人,全年计划完成1.5万亩征地任务,实现征地拆迁安置三同步。一要稳,以项目为导向,重点围绕花岭片区、生活配套服务区、玲珑轮胎二期、消防基地、保税区、新能源汽车用地、高荒屯生活安置用地、曙光大道、东外环等重大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征地工作。二要远,结合新区产业发展与规划布局,启动竹车村孟村屯、东河屯、良木屯、半塘村高阳屯等地域的整村征地工作。三要牢,梳理征地遗留问题,有效打通梗阻,扫清建设障碍。理顺部门分工,强化已征未用土地管理,提高征地质量和用地效益。四要活,抓住关键点,打出 “组合拳”,着力攻坚石盆屯、高荒屯、平地屯、回龙屯涉及重大项目拆迁工作,推动犀牛塘整村拆迁,适时开展半塘屯、石冲屯整村拆迁,保障龙湖、中央商务区项目用地。五要实,落实“三个确保”,实现双仁三产安置项目开业,平龙居住、南庆一期项目竣工初验,下窑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地上5层结构施工,南部安置项目二期、三期开工并完成土方工程,满塘、凉水塘、平龙等村屯拆迁户签订安置选房协议。化解果园村石桂屯、龙婆屯等遗留难题,引导扶持村集体经济公司组建运营。六要严,加强城市管理,严格行政执法,再掀“风暴行动”,加大“两违”打击力度,加大私自搭建整治力度,全年计划清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16.91万平方米。
抓好2016年度土地报批工作,用好建设用地报批耕地占补指标新政策,全年力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2015年持平。科学编制2016年供地计划,建立项目用地批后监管台账,完善闲置土地调查台账,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供地率达70%,加大房地产等经营性土地供给。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的供地方式,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和长效管理。严格基本农田划定,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土地整治开发和不动产登记工作。
(五)深耕广聚创新资源,提升支撑发展实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方位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一是立足科技园,打造科技资源集聚区。推进腾龙煤电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津汇国际孵化器大厦、汽车电子与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大楼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完成部分建筑工程。二是建设引领带动效应强劲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年内实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研发转移中心、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等项目正式开工。三是力推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全力争取通过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考核验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打牢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基础。在高企培育领域,2016年新增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新区内高企达75家,全市总数达160家。开展园区企业专利“清零”活动,组织专利申报达到600件,力争每万名从业人员新增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四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机器人众创空间建设,驱动“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加快发展。推进柳州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线上创业中心。研究设立创新研发引导基金,促进孵化项目引进。通过举办春秋两季招聘会等形式,抓好招才引智各项工作。
(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系统编制柳东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柳东新区规划体系:加强柳东新区重要路段城市设计、沿江区域城市景观设计、山体景观规划、绿线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涵盖新柳大道、曙光大道、大学西路、桂柳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推进城市主要景观视廊的城市设计;以及华侨城项目周边、中央商务区、门户区等区域交通规划设计,加快完成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报审批。
依托高品质规划,掀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重点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对外加快推进官塘大桥工程、桂柳高速改扩建工程、曙光大道三门江立交改扩建工程以及曙光大道-大学西路立交工程,曙光大道、东外环柳东段相关标段年内完成路基施工,争取东外环延长线年底完工,早日形成新区城市快速环路;实施北环高速连接线工程,形成整车厂物流通道;柳东大道延长线全线完工,促进县区互动。借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开展柳州港官塘作业区回建码头建设,打通进港大道,开工雒容火车站站场改造工程,打造公铁水联运网络。对内进一步完善九子岭片区、核心区、花岭片区、门户区及江滨片区路网。完成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官塘物流园片区路网前期规划,开工3至5条入园道路。同步推进新区市政配套、水电气及污水处理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开工110kV花岭变电站,实现
220kV双仁(官南)变电站、110kV创业变电站建成使用
,完成柳东水厂部分单体施工。同时,提升城市景观及环境品质,增强城市宜居性。谋划新区水系建设,开工交雍沟治涝应急、官塘冲河道整治工程,核心区补水工程。打造龙湖景观区,完成开挖、通排水、道路及绿化建设。针对高速路口及沿线、两镇街区、沿江片区、项目工地、闲置空地、参观考察路线,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七)深化改革增强动力,促进开放优化格局
大力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解放和增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围绕新区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发展问题,调查研究提出方案,制定有关权限收放的实施细则,加快简政放权步伐。二是继续深化新区薪酬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营造勇于争先,勇于担当的氛围。三是加快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争取成立新区行政审批局,提升审批效率。四是深入研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激活社会投资,推出一批项目促进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五是研究落实中关村“1+6”系列政策,以及区市科技创新政策,充实完善新区科技政策体系,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研究新区产业优惠政策,系统分析梳理,确保政策实效。六是研究完善汽车城全产业链布局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需求,释放新动能。七是研究和服务企业去库存、降成本等各项需求。八是研究推进东城公司良性发展、转型发展,重点抓好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经营等领域工作。九是研究推动阳和工业新区攻坚破局,快速发展,探讨两个新区协同发展路径。
谋求跨区域合作发展,逐渐形成新区高水平、宽领域开放格局。一是积极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项目实施,引进一批项目落地。二是积极推进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建设,举办中欧产业合作洽谈会,挖掘商机互利共赢。三是积极筹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决赛,以及第五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促进产业共建与商贸文化交流。四是举办2016中国柳州婚庆产业博览会、中国柳州住宅产业博览会、中国柳州农业产业博览会等地方展会,发展会展经济。
(八)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动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抓好一批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保障新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归属感,幸福感。
在教育文化医疗领域:增强教育驱动效应,以教促产,以教兴城。以中部共享区、新入园学校建设为重点,掀起职教园区第二轮建设高潮,实现文化艺术中心、网球中心、柳职院新校区交付使用,加快建设职教园北部实训基地、警察学校、汽车学院等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力完成“三年攻坚”续建和新建项目、“全面改薄”及校舍维修工程,扩建重建7所农村小学;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市二中迁建项目建成办学,铁一中高中分校项目动工并完成基础施工,初中分校二期项目开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旅游文化,推动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项目以及柳东文化广场、雒容古镇及一批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按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认真落实各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公共卫生医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底实现新区三甲医院开业,加快推动花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两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切实管住管好,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在镇村基础设施领域:在镇区,投资建设雒容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居委会办公楼项目,完成雒容镇火车站周边道路、新城路延长线等城镇基础项目建设。在农村,建设改造雒容镇盘古屯等村屯文化公共服务中心,以及龙婆屯等处污水处理站,加快推进洛埠镇南蛇屯城乡风貌改造和铁路沿线房屋外立面改造项目;实施竹车村大干屯等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深化“生态乡村”活动,围绕 “清洁水源”、“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建设和行动。
在社会保障领域:构建高效的社会救助、扶助、养老体系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抓好特殊人群的关怀帮扶。开展精准扶贫,做到精准帮扶,逐步实现贫困户脱贫。加大城乡居保宣传工作力度,确保2016年城乡居保参保率达90%以上,有效解决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购买问题。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进雒容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服务被征地农民就业和技能培训。抓好劳动监察保障,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争取到年底142家15人以上的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打响城市管理攻坚战,统筹加强卫生保洁、市容秩序、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工作,精雕细琢,打造清新、靓丽、干净的现代城市形象,展示产城融合面貌。启动新区“七五”普法规划,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严格管理,落实责任,深入排查,防微杜渐,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与灾害发生。
(九)坚持产业化特色化道路,推动农业经济加快发展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完善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县(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功能,培植循环农业、双季葡萄产业和优质蔬菜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实现现代化、标准化;抓紧粮食生产和水产畜牧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优质米无害化生产基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落实柳州市“菜篮子”工程、“水肥一体化”建设等工作任务;推广新型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锻造“三严三实”硬队伍
进一步抓实 “三级双向联述联评联考”活动,拓展活动内涵;发挥汽车城联合党委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新区基层党建水平;深入实施“两新”组织“成长·活力”项目,推动“两新”党组织发展壮大;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创星升级”、“千村百屯建设大会战”活动,进一步发挥新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党建引领示范大行动,实施党员志愿服务工程,充分展示队伍奋勇争先、创业奉献风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查“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整改,保持正风肃纪和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开展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专题培训活动,有效提升队伍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抓好两镇党委、政府、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同志们,柳东新区已迈上“十三五”跨越发展征程,新常态、新挑战、新任务,更需要我们有新理念、新境界、新作为,面对市委、市政府的信任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待,让我们以坚定执着的信念,赶超一流的干劲,勇挑重任的担当,勇往直前的气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实现汽车城新时期的超常规发展,大步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为我市“两个建成”目标不懈奋斗!
附注:
①“百项工程百日攻坚”大行动
2016年3月起,新区全面实施“百项工程百日攻坚”专项活动。活动从新区2016年项目总盘选取172个重大项目划分12类(涉及总投资1075.9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8.9亿元),明确各重大项目的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统筹推进协调项目前期与实施过程。同时,分两个阶段集中力量和资源展开百日攻坚活动,确保既定项目实施。其中,第一个百日攻坚,重点推进百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审批和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形象进度推进明显,征地拆迁工作取得突破,项目开工在每季度如期落实。第二个百日攻坚,重点推进开工、在建和竣工项目,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推进,全面完成百项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建设目标任务。
② 2016年柳东新区工作总体要求
“构布局”:以“四大驱动”为引擎,以“南建北扩,东进西连,中心提升”为建设总路线,坚持“产城融合”特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抓好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抓好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六大重点产业,形成“一主六副”的产业格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夯实新区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力。
“扩增量”: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致力保存量、扩增量,集聚整合发展要素,优化配置资源,统筹保障重点项目、园区企业建设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征地供地,为项目落地提供条件。深挖新区企业增长潜力,确保企业扩产增效、抱团发展。
“促投资”:以重大项目为主要依托,扩投资上项目不放松。遵循“保续建,促开工,推前期”的原则,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形成“新开工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前期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积极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主动挖掘新的增长点,把握东部产业转移契机,引进优质产业;深入研究PPP模式,激活社会投资,推出一批项目促进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
“夯基础”:大力推动柳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通新区对外交通通道。北接北环高速打通整车厂物流通道,南连桂柳高速四改八增设高速出口,东借延长线通车契机,打通柳州-新区-鹿寨连线交通要道,西通官塘大桥,促进柳州-新区互联互通。优化新区内部交通环线,服务花岭片零部件物流运输、文化科技旅游体验园客运需求。借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东风,着力打造公铁水联运的全方位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大招商”: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营造“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全员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全面出击招大引强。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重点结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以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领域加强对接。
“增活力”:发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区经济新活力。以物流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全力推进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领汽车后市场发展,打造汽车文化氛围;以生活配套服务为房地产发展推动力,加快综合市场建设,引领帮扶农民三产发展,集聚新区人气;多渠道促进新区会展业发展,扩大新区会展业区域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和干部职工活力。推动非公党建工作,增强企业活力;以“三严三实”活动为主要抓手,强化作风建设,提升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抓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及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工作,打造富有柳东特色的新兴产业聚集地,重点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资源到新区落户。完善创业孵化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洼地。
“推改革”:纵深推进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新区薪酬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审批效率,服务发展大局。
“惠民生”: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布局。落实“三个确保”,全面加快安置项目建设,提速安置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在建安置项目竣工,具备开工条件的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按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逐步实现贫困户脱贫;继续深入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打造清新、靓丽、干净柳东新形象。
“保稳定”: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全面推动新区法制化进程,启动新区“七五”普法规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创新,切实解决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强化社会治安整治工作。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加强劳动监察,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新区和谐的劳动关系。
③ 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6”工作部署
1. 保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6000亩工业用地,其中:中电产业园1500亩,汽车电子1000亩,有色金属深加工500亩,中医药和医药物流1000亩,先进装备制造1500亩,节能环保500亩。
2. 抓好6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产业、新材料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中医药和医药物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
3. 做好6大园区:中欧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医药物流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
4. 推进6个“100工程”: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孵化器、区内高企达到100家、孵化毕业企业达到100家、引进100家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区内高企产值达到100亿元。
5. 力争达到6大指标: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全市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全市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高新区内生增长能力大幅提升;企业、高企、人才数量全市第一;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全市第一。
6. 推动6大改革:体制机制的改革,相关各部门明确科技职能和招商职能,形成推进工作合力;深入学习、全面推行中关村自主创新相关政策;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改革,制定并落实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加层扩建的有关优惠政策;改革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突破政策框架,出台更有力的引智措施;实施孵化器建设与管理改革,提升创业中心管理级别,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孵化器场地面积增加到10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财政及投融资改革,大力发展园区风投和创业投资基金。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