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管发〔2017〕238号
东城集团,雒容镇、洛埠镇人民政府,新区各部门、各分局,各有关单位:
经管委会研究决定,现将《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9月20日
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广西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柳州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以及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区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十二五期间,柳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要求,密切配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健康体检、监管执法、基础建设、专项治理和宣教培训等工作,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新区职业病防治意识不断增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正在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救治水平不断提升,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新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压力较大,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
(一)监管力量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全面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责任压力较大。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职责划转后,监管人员、执法队伍、技术装备未得到相应配置。目前,新区安全监管系统内,无专业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新区本级及两镇未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大多数工作由安监人员兼任,专业知识欠缺,工作压力较大。
(二)企业认识滞后,主体责任落实的主动性不强。部分企业管理粗放,重经济效益轻职业健康管理、重“红伤”轻“白伤”现象突出,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措施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机构人员缺乏、管理滞后,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等工作措施不力,依法管理、主动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严重缺失。
(三)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自觉性。从新区企业用工情况看,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法、知法、用法意识不强,对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企业应尽的义务了解不多。以及工人流动性较大,重就业轻维权、重眼前利益忽视身体健康现象突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四)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易出现监管短板或漏洞。从新区情况看,很多企业从项目审批落地到投入生产运行,各部门在项目审核、备案和监管过程中,相互联动、信息互通机制尚未形成,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在日常依法监管过程中,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对职业卫生预防监管易形成短板或漏洞,违法违规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
(五)职业病诊断工作亟待加强。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病诊断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经验,诊断工作亟待提高。
(六)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有差距。过去5年,新区在职业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有一定的投入,各项工作措施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新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职业卫生工作任务不断加大,职业病防治人均经费、装备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七)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关键时期。新区要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柳州市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职业病危害的源头治理、分级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夯实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基础,推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主体责任落实,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着力加强领导,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强化监管措施,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促进新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依法防治。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法治化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管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用人单位诚信体系。
2. 坚持源头治理。把握职业卫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引导用人单位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改善工作场所条件,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3. 坚持综合施策。统筹协调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加注重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切实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提升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推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三)规划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全面参与和社会广泛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求;加强重点职业病、新发职业病监测和评估能力,遏制接尘工龄在5年内的新发尘肺病病例的上升势头,有效控制职业性化学中毒和急性放射性职业病,进一步完善急性中毒和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
——职业病防治体系基本健全。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新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监管网络不断健全,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培训实现全覆盖。
——职业病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健全监测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初步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劳动者健康权益得到保障。劳动者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病人负担。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1. 建立职业病预防责任体系。建立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明确新区安监局、社会事务局(卫计)、人社局、工会等部门的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和责任追究机制。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与责任考核体系。完善安全监管、社会事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确立职业病防治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强化行业自律,建立“管行业必须管职业病防治、管业务必须管职业病防治、管生产经营必须管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体系。
2. 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职业病危害事件(事故)应急与调查处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职业病病人救助管理等制度。
(二)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
1. 强化职业卫生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新区、两镇二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充实两镇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两镇人民政府、新区财政局要把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装备配备纳入财政预算,提升职业卫生监管执法的技术装备水平。探索建立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管模式,统筹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督执法,推动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同步建设,积极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提升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和水平。
2. 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统筹新区职业病防治资源,按照职责、任务与支撑体系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各类职业病防治资源分类建设。重点加强新区职业卫生监管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完善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和人员,切实提升技术支撑机构服务政府监管与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能力。
3. 强化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职业健康检查流程,提升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服务用人单位效能。加大医务人员职业病防治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三)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落实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法人负责制,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设置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聘任职业卫生医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体系,层层落实职业病防控责任。
2. 落实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制度。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申请办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等有关手续。
3. 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控制措施。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监测、评价与控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4. 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及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工作。
5. 规范用工行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法》,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等内容,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女职工特殊保护政策,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在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6. 提高劳动者防护水平。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从业人员配置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督促劳动者遵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四)健全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统计体系
1. 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统计。按照国家、自治区、柳州市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和统计要求,立足新区职业病防治信息监测与统计现状,开展职业病危害状况摸底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定期申报、统计工作,继续加强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工作,实现职业病防治信息动态监测,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政策制定、监管计划制定与考核评估的基础作用。
2. 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与共享。建立安监、社会事务、人社等职业病防治责任部门之间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明确信息互通和共享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互通和共享信息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监控和预测预警中的作用。
(五)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前期预防
1. 加强职业病源头治理和前期预防。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淘汰、限制名录管理制度,引导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企业主动进行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新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实施非煤矿山、水泥制造、汽车制造、木材家具制造、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工艺改造、设备更新、材料替代以及关闭退出等治理活动。
2. 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及现状评价管理。加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核、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管理,严控用人单位不经审查“带病运行”。定期开展已投产运行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状况评估,推动用人单位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监测、维护和管理,提升职业病防治工程控制水平。
3. 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以矽尘、电焊、烟尘、水泥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防治重点,深入开展粉尘、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推动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关闭退出,逐步淘汰职业病防治落后的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
4. 严肃查处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依据执法检查、群众举报、事故调查等掌握的情况,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防护条件恶劣、对劳动者职业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向经发、工信、工商、税务等部门通报。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公开、公正和公平执法。针对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汽车制造、非煤矿山、建材、水泥、化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用人单位、农民工和劳务派遣人员等高风险人员的监督管理。
(六)加强保障,健全职业病防治保障救助体系
1. 强化职业病防治的合同和工伤保险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规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劳动合同的职业病危害告知管理,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为重点,在高危行业、领域依法推行平等协商和职业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义务。
2. 衔接上级职业病防治社会救助体系。依据上级职业病防治社会救助制度和体系,做好工伤保险、职工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社会慈善等制度的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纳入社会救助体系。
(七)大力宣传,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
1. 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创新“《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载体,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和“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良好文化,增强新区职业病防治意识。
2. 加强职业病防治分类培训和重点培训。抓好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员及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作业人员的分类培训和考核工作,切实提升主要负责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意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及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同防治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负责、领导新区两级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涵盖新区、镇两级的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新区安监局要牵头完善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共同研究、决策、部署和行动,构建管委会(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之间紧密配合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二)落实部门责任,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两镇、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柳东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柳东管办〔2017〕27号)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职业病防治规划顺利实施。新区财政局、两镇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安排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工作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用于职业病防治规划中的各项重大项目与工程,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设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防治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政府购买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各类职业病防治资源利用效能。用人单位要根据职业病防治要求,保证职业病防治相关的工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及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
(四)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同自治区、柳州市和先进地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保障和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经验交流,建设一批职业病防治示范工程,切实提升新区职业病防治整体水平。
(五)实施目标考核,定期评估规划落实情况。两镇人民政府、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将规划要求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分工和具体措施。针对规划实施情况,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强规划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总结,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并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的阶段性检查、总结和评估。2018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督促规划顺利实施;2020年组织开展本规划实施效果的终期评估。
2017年9月2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7年9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