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申报柳东新区2014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等项目的通知

来源: 科技局柳东分局  |   发布日期: 2014-03-24 10:59    |  作者: 科技局柳东分局

新区各有关企业:
    2014
年是全面冲刺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服务,不断推进新区产业升级的关键之年,按照新区工委、管委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将继续围绕新区2014年和十二五科技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对企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引导和扶持,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以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为做好柳东新区2014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企业和项目总体要求

(一)在我新区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具备合理的经济规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

(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已按有关项目管理程序完成备案或核准,资金来源已落实,项目已开工或20146月份前能够开工建设。

(四)项目建设内容在以往年度未得到新区财政资金支持,且同一内容不得申报同级财政资金两种或两种以上资金扶持。

(五)报送材料:1、企业基本情况表;2、项目基本情况表。

相关表格和资料请到以下网址下载: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ldxq.liuzhou.gov.cn/
  
(六)报送时间:2014331日前将材料电子版发至相关部门

(七)本次申报作为新区向省市级企业推荐的重要依据,请企业高度重视本次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一)经发局管理的项目有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两化融合、节能降耗、强优企业项目、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建设等六类,联系人:龙侦发 梁珉  电话/传真:2671036

其中:

1、技术创新项目

支持重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新兴技术与产品;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项目。具有有效专利技术(授权或已受理)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优先支持。

2、技术改造项目

支持重点:汽车行业:支持汽车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零部件方面重点加大核心部件、关键部件、高技术部件等产业环节培育;鼓励本地缺项零部件的发展,完善本地配套产业链;鼓励零部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带动二、三级供应商的发展,建立模块--总成--部件--零件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鼓励零部件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和高端装备;鼓励零部件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实施市外配套和出口配套。

机械行业:重点支持重大装备和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机械新产品产业化或现有产品升级换代项目,支持机械产品关键配套零部件提升质量或零部件本地化配套项目。

生物与制药行业:支持依托本地资源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设,重点支持医药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新版GMP改造,积极支持医疗器械产品发展。

轻工行业:支持量大面广、基础较好的轻工行业产品改造升级,重点支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林、牧产品深加工项目。

化工行业:支持化工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设备,重点支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项目。

其他行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产业项目,以及其他产业升级明显,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3、两化融合项目

支持重点:先进制造水平提升:着力提升汽车、机械、钢铁、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等产业先进制造水平,加快推动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装备改造、管控衔接、产品质量改进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敏捷制造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产品信息化:推进汽车、机械产业及配套行业产品信息化,支持基于微电子技术及车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在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研发设计的应用;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机械装备、新型汽车关键零配件、智能控制系统及汽车电子产品。综合应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以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企业内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在集团化管控、综合集成、产业链协同、财务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鼓励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益生产,支持一批中小企业集中开展精益制造。单一运行办公自动化(OA)、财务软件等系统的不再支持。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应用信息系统和动态数据库对重点能耗企业的能耗进行分析和监控,实现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支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有效监控设备本身的消耗和消耗的能源排放;支持企业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支持建设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监控、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等系统。

促进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和创新: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重点支持区域性工业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数字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重点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引入信息化监理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支撑,支持信息技术企业、电信服务运营商和工业企业合作推进企业信息化,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发展成为面向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

促进物联网技术及增材制造(3D打印)应用:支持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和节点等感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系统、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改造传统工业流程等的示范应用项目。支持物联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增材制造(3D打印)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和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试点示范。

4、节能改造项目

支持重点:重点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生物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沼气、化学反应热利用等)、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电效管理和能效管理等内容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开发项目,节能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循环经济建设项目。

5、强优企业项目

企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以上

6、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建设项目

进行相关技术中心、研发平台的建设

 

(二)科技局管理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类项目有: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软科学研究、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程、专利应用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六类,联系人:袁涛联系电话:07722671032 电子邮箱:3998722@163.com

其中:

1、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1)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重点支持整车、多功能、专用、新能源等新型汽车开发及产业化,支持整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汽车电子产品,新型汽车零部件等汽车零部件开发及产业化,新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汽车零部件产品精密制造共性技术攻关。

2)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重点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支持发展数控机床、起重设备、塑料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和专用智能化仪表、通信仪表等智能化产品及其设备;支持预应力机具新产品和新技术;特种机械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包装机械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提升,汽油、柴油节能环保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支持精密加工与高速加工技术、高精度复杂模具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好的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产品。

3)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重点支持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和建筑等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合同能源的能源管理及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建设。

4)新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铟、锡、锑、锌的深加工产品,合金耐磨材料,耐磨修复、铝型材、铝制覆盖件、高精度铝制板等铝深加工技术研发;有色金属高纯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其它稀有、稀贵、稀散金属的提取技术研究及产品深加工;支持超细、纳米粉体等其它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新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支持开发符合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钢铁产业链延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钢铁产品。

5)信息产业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及开发、民生医疗产业信息化技术及开发、网络技术攻关与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研发,工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运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

2、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

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能力建设与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投融资平台科学管理能力提升等。信息化制造业示范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合同能源的能源管理及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建设。匹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3、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企业参与相关产品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及制定。

4、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程

重点支持列入国家、自治区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示范。汽车及零部件和机械制造、新能源开发、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引进与产学研合作开发。

5、专利应用与创新

围绕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目标要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通过专利应用开发新产品、对有市场价值的专利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实施产业化、支持一批企业建设成为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试范企业。  

6、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内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课题实施后,企业基本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并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

(三)创业服务中心管理的项目有: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配套项目、科技型在孵小微企业(含大学生创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三类,联系人:谢泉 联系电话:07723998186 电子邮箱:xq920615@163.com

1、创业中心在孵企业获得2013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的项目,按照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要求给予配套支持。

2、科技型在孵小微企业(含大学生创业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创业中心内的在孵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型企业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新通信技术、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兴创业项目,形成自主品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申报的特殊要求:申报企业入驻创业中心,并与创业中心签订孵化服务协议;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并与大学生创业园签订孵化服务协议。

3、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内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课题实施后,企业基本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并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

申报的特殊要求:申报企业是创业中心的在孵企业或毕业不超过2年的企业,并与创业中心签订孵化服务协议。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4年3月13


通知公告

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申报柳东新区2014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等项目的通知

来源:科技局柳东分局 | 发布时间:2014-03-24 10:59 | 作者:科技局柳东分局

新区各有关企业:
    2014
年是全面冲刺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服务,不断推进新区产业升级的关键之年,按照新区工委、管委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将继续围绕新区2014年和十二五科技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对企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引导和扶持,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以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为做好柳东新区2014年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企业和项目总体要求

(一)在我新区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具备合理的经济规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

(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已按有关项目管理程序完成备案或核准,资金来源已落实,项目已开工或20146月份前能够开工建设。

(四)项目建设内容在以往年度未得到新区财政资金支持,且同一内容不得申报同级财政资金两种或两种以上资金扶持。

(五)报送材料:1、企业基本情况表;2、项目基本情况表。

相关表格和资料请到以下网址下载: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ldxq.liuzhou.gov.cn/
  
(六)报送时间:2014331日前将材料电子版发至相关部门

(七)本次申报作为新区向省市级企业推荐的重要依据,请企业高度重视本次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一)经发局管理的项目有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两化融合、节能降耗、强优企业项目、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建设等六类,联系人:龙侦发 梁珉  电话/传真:2671036

其中:

1、技术创新项目

支持重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明显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新兴技术与产品;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项目。具有有效专利技术(授权或已受理)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优先支持。

2、技术改造项目

支持重点:汽车行业:支持汽车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零部件方面重点加大核心部件、关键部件、高技术部件等产业环节培育;鼓励本地缺项零部件的发展,完善本地配套产业链;鼓励零部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带动二、三级供应商的发展,建立模块--总成--部件--零件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鼓励零部件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和高端装备;鼓励零部件企业拓展外地市场,实施市外配套和出口配套。

机械行业:重点支持重大装备和机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机械新产品产业化或现有产品升级换代项目,支持机械产品关键配套零部件提升质量或零部件本地化配套项目。

生物与制药行业:支持依托本地资源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设,重点支持医药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新版GMP改造,积极支持医疗器械产品发展。

轻工行业:支持量大面广、基础较好的轻工行业产品改造升级,重点支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林、牧产品深加工项目。

化工行业:支持化工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设备,重点支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项目。

其他行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产业项目,以及其他产业升级明显,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3、两化融合项目

支持重点:先进制造水平提升:着力提升汽车、机械、钢铁、化工、制糖、建材、造纸、日化等产业先进制造水平,加快推动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装备改造、管控衔接、产品质量改进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敏捷制造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产品信息化:推进汽车、机械产业及配套行业产品信息化,支持基于微电子技术及车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在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研发设计的应用;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机械装备、新型汽车关键零配件、智能控制系统及汽车电子产品。综合应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以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企业内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在集团化管控、综合集成、产业链协同、财务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鼓励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益生产,支持一批中小企业集中开展精益制造。单一运行办公自动化(OA)、财务软件等系统的不再支持。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应用信息系统和动态数据库对重点能耗企业的能耗进行分析和监控,实现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支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有效监控设备本身的消耗和消耗的能源排放;支持企业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支持建设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监控、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等系统。

促进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和创新: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和创新,提高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重点支持区域性工业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数字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重点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引入信息化监理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支撑,支持信息技术企业、电信服务运营商和工业企业合作推进企业信息化,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发展成为面向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

促进物联网技术及增材制造(3D打印)应用:支持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和节点等感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嵌入式系统、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改造传统工业流程等的示范应用项目。支持物联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增材制造(3D打印)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和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试点示范。

4、节能改造项目

支持重点:重点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生物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沼气、化学反应热利用等)、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电效管理和能效管理等内容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开发项目,节能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循环经济建设项目。

5、强优企业项目

企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以上

6、技术中心、研发平台建设项目

进行相关技术中心、研发平台的建设

 

(二)科技局管理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类项目有: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软科学研究、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程、专利应用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六类,联系人:袁涛联系电话:07722671032 电子邮箱:3998722@163.com

其中:

1、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1)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重点支持整车、多功能、专用、新能源等新型汽车开发及产业化,支持整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汽车电子产品,新型汽车零部件等汽车零部件开发及产业化,新材料在汽车零部件的应用,汽车零部件产品精密制造共性技术攻关。

2)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重点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支持发展数控机床、起重设备、塑料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和专用智能化仪表、通信仪表等智能化产品及其设备;支持预应力机具新产品和新技术;特种机械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包装机械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提升,汽油、柴油节能环保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支持精密加工与高速加工技术、高精度复杂模具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好的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产品。

3)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重点支持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和建筑等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合同能源的能源管理及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建设。

4)新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重点支持铟、锡、锑、锌的深加工产品,合金耐磨材料,耐磨修复、铝型材、铝制覆盖件、高精度铝制板等铝深加工技术研发;有色金属高纯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其它稀有、稀贵、稀散金属的提取技术研究及产品深加工;支持超细、纳米粉体等其它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新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支持开发符合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钢铁产业链延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高附加值钢铁产品。

5)信息产业技术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及开发、民生医疗产业信息化技术及开发、网络技术攻关与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现代物流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研发,工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运营管理平台支撑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

2、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

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能力建设与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投融资平台科学管理能力提升等。信息化制造业示范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合同能源的能源管理及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建设。匹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3、软科学研究

重点支持企业参与相关产品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及制定。

4、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程

重点支持列入国家、自治区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示范。汽车及零部件和机械制造、新能源开发、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引进与产学研合作开发。

5、专利应用与创新

围绕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目标要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通过专利应用开发新产品、对有市场价值的专利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实施产业化、支持一批企业建设成为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试范企业。  

6、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内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课题实施后,企业基本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并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

(三)创业服务中心管理的项目有: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配套项目、科技型在孵小微企业(含大学生创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三类,联系人:谢泉 联系电话:07723998186 电子邮箱:xq920615@163.com

1、创业中心在孵企业获得2013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的项目,按照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要求给予配套支持。

2、科技型在孵小微企业(含大学生创业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创业中心内的在孵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型企业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新通信技术、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兴创业项目,形成自主品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申报的特殊要求:申报企业入驻创业中心,并与创业中心签订孵化服务协议;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并与大学生创业园签订孵化服务协议。

3、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内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成果转化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课题实施后,企业基本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并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工作。

申报的特殊要求:申报企业是创业中心的在孵企业或毕业不超过2年的企业,并与创业中心签订孵化服务协议。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4年3月13


版权所有: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0772-2671017

备案号:桂ICP备05013436号 桂公网安备450290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