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各有关部门:
现将《柳东新区“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柳东新区“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大决策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全国战略,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为牵引,以发展人工智能产品、提升人工智能服务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二、发展目标
围绕推动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的目标,着力提高人工智能产品供给能力,抓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核心产业集群和智慧产业园区。力争到2027年,推动新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以上,打造12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挖掘12个以上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成5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在全国、自治区有影响力的链主(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4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将柳东新区打造成柳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应用高地,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人工智能产品突破行动
突破一批垂直领域模型。围绕新区“1+4+5”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鼓励具备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的企业通过模型压缩、蒸馏等轻量化技术,围绕制造业研发设计、采购、运维、质检、仓储、物流、财务等关键环节,开发企业“点”上小切口垂直模型,支持做精产品预测性维护、智能决策模型、工业质量控制细分场景的专用模型,支持开发轻量、高效、易于部署的中小型模型;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依托通用大模型和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结合行业实际和具体应用场景,依托通用大模型和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打通业务链、数据链,建立大规模、多维度、高质量的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探索跨产业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面”上垂直大模型,以“点线面”结合方式推动垂直行业大模型发展。
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推动开发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终端软件。鼓励企业强化人工智能模型框架软件与机器人硬件的适配,加快政务级智能体、企业级智能体和消费类智能体的开发应用,打造一批大模型驱动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发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服务器级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支持企业结合通用大模型,开发自动驾驶、智能翻译、智能数字人、智能助手、智能语音、图像处理、智能运维、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人工智能终端软件产品。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控制终端、智能仪器仪表、智慧座舱等工业智能网联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电设备等智能电气设备;大力发展焊接、喷涂、码垛、检测、物流运输等AI工业机器人、生活服务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紧盯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趋势,布局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AR/VR设备等产业;加快引进发展播种、喷洒、采摘等AI农业机器人和适老、陪伴、保育康复、智能玩具等消费类智能终端和设备;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器械融合发展。
(二)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制造”场景的征集、发布、对接全流程工作,鼓励企业开放和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各细分产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在产品智能设计、生产调度智能管控、质量管理智能检测、安全生产智能防范、能耗智能管控监测、仓储物流智慧管理、供应链智慧管理、市场营销智慧管理等方面应用人工智能,力争在新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方向打造出2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示范。
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示范标杆。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支持企业参考评估结果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推动企业设备联网和数据贯通,实现生产过程感知、分析、决策、执行智能化,结合上级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和柳州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培育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高层次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生产数字化、制造柔性化、管理智能化方面的改造升级,打造一批自治区级及以上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
打造“人工智能+标识”协同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标识编码的深度协同,支持在汽车、工程机械、食品等重点产业链中嵌入标识解析应用,构建智能化的全流程追溯与数据互通平台。推进标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协同诊断、预测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等重点场景、关键环节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标识”典型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三)实施人工智能创新赋能行动
培育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推动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一批具备“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标准、试验验证、检验检测、创新孵化等能力的试验验证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和后市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研发面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工具链和开发平台,重点突破深度学习算法、语音处理、跨媒体感知与融合、人机交互、具身智能等关键通用技术,聚焦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人机交互等核心算法,推动高精度、轻量化智能传感器和执行设备的研发,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申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等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项目实施,促进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四)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行动
建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制定人工智能各领域企业培育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智改数转需求及应用场景支持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争取培育一批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吸引生态伙伴集聚成群,培育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数据服务商以及数据要素型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核心能力,拓展应用市场,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支撑力量。
强化企业招引。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发挥面向东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垂直行业大模型、辅助决策智能体、智能终端、应用赋能等重点领域,重点瞄准关键技术产品开展场景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生态招商,招引创新载体、科研团队和软硬件研制企业,提升重点产业链规模和质量,培育一批智能终端和机器人生产企业和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争取在新区设立面向东盟的区域制造总部、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和数智化转型基地。
(五)实施资源要素保障行动
强化提升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资源支撑能力。汇聚重点产业链高价值工业数据,形成标准化行业级数据集和全链条知识库,提升模型算法研发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升级。用好大数据产业园、通信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各领域数据中心资源,支持部署规模化工业智算网络,支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加快部署智算节点。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在新区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重点行业大数据中心,面向产业提供云存储、算力、智能调度服务。支持企业建立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依托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推动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协同、标准互认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相关法规,推动企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柳东新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坚持全链条谋划、全周期跟踪、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集中资源力量服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培育新动能。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支持“人工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利用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国有资本投资带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人工智能行业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开发项目、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融合项目、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给予融资贷款信贷支持。
完善人才保障。完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育体系,支持推动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育纳入大中专院校专项培育计划,提升人工智能工程师能力素质;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师等专业化人才,优先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纳入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企业名录和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人才奖补激励。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与国内人工智能领先团队合作,支持企业用好柳州人才新政柔性引进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宣传引导,加大政策宣贯力度,积极推广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工作经验,推广人工智能产品。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人工智能交流合作培训平台,营造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柳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5年8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