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450200799715508J/2025-04886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东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标  题:
柳东发〔2025〕8号-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东发〔2025〕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柳东发〔2025〕8号-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5-03-05 11:14   

柳东发〔2025〕8号

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

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

发展报告》的通知

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3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

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 刘度量

(2025年1月16日)

同志们:

我代表柳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会作《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柳东新区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上级系列决策部署,围绕构建新区“1+4+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克难前行、向新奋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据统计,全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9.1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03.01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27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亿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2亿元,同比增长6.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经济引擎焕新升级

工业振兴卓有成效。积极投身新一轮工业振兴行动,工业经济有质有量: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5%;工业投资完成64.19亿元,占全市27.8%;新增规上入统企业5家,在库规上工业企业178家。汽车产业稳健向好。集中力量强链补链、强基提质,推动柳东新区汽车产品迭代升级,产销跃上新高。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为广西唯一。全年汽车产量完成62.56万辆,同比增长14.0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42.73万辆,同比增长87.31%。宝骏云海、风行星海V9、五菱黄金小卡等新车型畅销全国。战新产业蓬勃向上。智能终端项目思必驰实现投产上规,新区电芯产量完成19.79GWh,同比增长123.36%,规上战新产业总产值实现672.1亿元(含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9.9%。强优企业拔节成长。桂柳新材料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汽解放、瑞浦赛克和国轩高科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此外,新增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3家、工业龙头企业1家。

现代服务业潜力释放。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新增16家企业上规入统,直接拉动服务业全年营收增量10亿元,在库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45家。落实“两新”政策扩内需促消费,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开展“活力柳东三三消费节”活动、企业促销活动、“家博会”等活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举办第二届柳东新区自行车城市绕圈赛等57场各类赛事,通过 “以赛引流”累计接待游客2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2.78%;东城华美达广场酒店获评五星级酒店。

(二)抓招商,招大引强再创佳绩

因地制宜推进全委招商、产业链招商、龙头招商,全年新签区外项目投资总额137.3亿元,其中新签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130.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61.8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55.7亿元;新引进“四类500强”“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4家,五项指标均居全市之首。新引进项目117个,其中亿元工业项目23个,包括瑞浦赛克电芯出口基地、耐世特转向系统、武汉成华汽车内外饰件智能生产基地、广州本金智能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

(三)抓开放,向海图强优化格局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外向发展,抓实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区进出口总额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外向发展的工业企业达46家,其中出口19家,新增外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824万美元。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关货物242票,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渠道出口整车1058辆。柳汽商用车整线装备出口柬埔寨、锂电池外贸出口监管服务一体化新模式落地、零部件集装箱专列从新区首发深圳蛇口港,获批创建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持续优化区域开放发展格局。

(四)抓科创,产业变革支撑有力

加快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走深走实。夯实平台支撑。新增自治区级孵化器1个,新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子实验室2个,市级研发平台11个;广西艾盛组建华南首家样车试制联盟,实现样车快速研发迭代。强化主体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8家,完成量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8家,保有量219家,排名全市第一;新增瞪羚企业5家,保有量达13家。抓牢合作支撑。促进供需衔接,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16项,合同金额10.8亿元,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深化价值创造,车联网数据产品实现我市数据资产融资“零”突破。柳州高新区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66位,稳居中上游水平。

(五)抓投资,项目建设实现预期

全年统筹推进自治区级重大项目25项,竣工4项,新开工1项,完成投资18.56亿元,投资完成率105%;统筹推进市级重大项目51项,竣工18项,新开工6项,完成投资41.23亿元,投资完成率104%;统筹推进新区本级重大项目118项,竣工41项,新开工31项,完成投资70.68亿元,实现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目标。储备新增市级重大项目120项,项目转化成效显著,62项实现开工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重点项目酝酿成型。

(六)抓服务,降本增效多措并举

深化营商环境攻坚,市场经营便利度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深入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行政审批服务专项方案,创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审批“加速度”;落细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市率先实现通信报装业务进驻大厅,全年累计办理企业变更、注销和迁移“一件事”470件。暖心纾解企业诉求。常态化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工作,帮助175家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30个。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模式,快速响应企业急难愁盼,得到自治区园区办肯定。扎实保障要素供给。帮助辖区工业企业争取扶持资金3.43亿元,获得桂惠贷20.84亿元,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0.32亿元,惠及企业105家。集约利用土地要素。全年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076亩,闲置土地处置率为59%,处置量和净处置率均为全市第一;土地报批面积217亩,产业用地出让496.26亩,有力保障了项目落地。

(七)抓改革,减负增效焕发活力

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一体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科学化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精减内设机构,压减员额总量,实施全员岗位聘任。新区与市级职能部门、属地政府职能归属、管理边界逐步厘清。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 “项目承诺制”和“最多跑一次”等审批制度改革同步深化。

(八)抓生态,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区蓝天常驻,空气优良率达98.1%,颗粒物削减幅度全市排名第一;水质更优,洛清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渔村国考断面水质提升至一类标准,绿色发展基底更加厚实。

(九)抓党建,凝心铸魂筑强根基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学方略”读书班,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系列措施,聚焦服务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深入产业一线助企纾困赋能发展。培育星级党组织47家,精心打造柳州国轩等党建示范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以案促改,常态化落实廉政教育、廉政谈话制度;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

一年来,新区发展稳中有进、重点目标胜利实现,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新区广大企业的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得益于新区全体干部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东城集团负重前行、逆势而上,坚持化债与发展两手抓,为新区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发展形势,奋力抢占发展新高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新区高质量发展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闯关破局关键期。新的一年,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压力延续,汽车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作为柳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新区面临建设资金紧缺、招商吸引力不足、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困难,需要我们努力去克服。

当前,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审时度势,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以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化解冲击、激发活力、提振内需,新区的发展利好重重。国家层面,党中央时隔14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政策组合拳,政策红利含金量前所未有。具体举措上,中央今年重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将有力推动产业发展。自治区层面,在年初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深入柳州调研指导,立足广西发展大局,对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作出精准指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柳州提振信心、克难攻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自治区正在考虑为柳州“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将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级层面,全市上下正紧紧扭住工业这个柳州发展的“根”和“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也是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最聚集、最活跃的区域,新区责无旁贷要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一是做到“心”要正,我们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讲政治贯穿于新区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做到“行”要实,我们要牢固树立重实干、强实绩的导向,新区干部职工要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用心用情用力担责尽责,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抢抓机遇上,在新型工业化中抢占先机,在建设制造强市中彰显柳东风采。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积极投身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争做柳州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先行区;大力实施新区“项目建设提速年”“招商引资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企业服务提质年”4个专项行动,坚持产城融合、“四大驱动”理念,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培育产业和优化生态、转换动能和稳定发展,高质量打赢“十四五”收官战。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持续优化新区产业结构,完善生态建设,落实落细自治区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部署,大力实施企业服务提质年专项行动,出台《柳东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柳东新区产业攻坚发展方案》等相关文件,从不同层面释放利企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完成65亿元。

扎实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空间、金融补贴、新增订单采购奖励、工业技改投资奖励等方面全方位配足资源,推动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突出“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为龙头企业配套的能力。二是把握“两新”政策新机遇,全力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力争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数实融合”,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及数字装备改造和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应用,加快推进宝时达、龙晨车桥等一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持续培育新兴产业。全面落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化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培育,推进卓德机械、赛克科技等企业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巩固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先优势,推动国轩5+5GWh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瑞浦赛克新增2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系统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推动赛克瑞浦、瑞浦赛克等企业入选2025年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名单;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扩链建圈,推动一阳科技、桂柳新材料等头部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有效激发服务业活力。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以城促产、以产促城。做强现代物流业,推动柳药集团现代医药物流运营中心、柳东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产业(广西)服务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抢抓消费恢复机遇,创造新消费场景,盘活文旅资源,积极发展 “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努力提升外向经济张力。进一步密切陆海联动,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服务、经贸合作等方面与沿边沿海产业园区协同发力,力争新增15家企业拓展外地市场。用好东盟博览会、进博会等展会机遇,有效搭建外贸信息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深度布局海外市场。拓展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招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服务本地辐射周边。力争新区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持续推进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加强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对外合作;深化与东盟、欧洲国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项目的合作;高水平创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柳东片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二)多维驱动抓招商,锻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紧密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及新区“1+4+5”现代产业布局,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完成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200亿元、新签亿元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120亿元、工业招商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引进1个以上投资额超百亿元的工业项目,实现项目招引数量质量双提升。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柳东新区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指挥部,以六大举措破局突围。一是深化全委招商。强化“一把手”招商引领,以上率下形成“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干部都是主攻手”的浓厚氛围。将招商任务压实到部门,推动全委招商升温提速。二是攻坚专题招商。新区主要领导挂帅,组建六大产业招商攻坚小组,集中各部门精锐力量,围绕产业链图谱定向发力,确保每一个产业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三是聚力产业链招商。六大产业招商攻坚小组聚焦“1+4+5”现代产业体系,携手龙头企业实施联合招商,力促重庆贝吉熊数智化全固态电池生产、深圳君合东方独立储能,湖南杰轩数智经济产业科技(柳州)共创园等大项目落地。四是深耕驻点招商。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经济带设立4个工作组,选派更多干部走出去,拓人脉、抓信息、练本领,实现驻点价值最大化。五是开拓金融招商。深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工具撬动产业资源,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资金保障。设置5000万元“母基金”的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各类基金资本注入基金池,吸引项目落户柳东,加速产业聚集。六是借力委托招商。委托招商中介、商会协会、行业智库等作为招商联络机构,构建项目信息资源网,聘任招商大使,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招商的新格局。

(三)立体攻坚推项目,稳固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树牢“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专项行动,持续做好自治区、柳州市及新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新区本级重大项目117项,总投资488亿元,年度投资85亿元,其中重大产业发展项目104项,总投资442亿元,年度投资72亿元。一是形成项目建设“支撑链”。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等重大专项,持续发力推进耐世特全球(柳州)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国轩三期、瑞浦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柳州德濠智造谷、双林二期、万安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打通项目落地“要素链”。全面落实“七个一批”项目清单化管理,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和服务机制,及时破除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多渠道争取中央、自治区各级各类资金,为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土地供给保障,探索土地用途混合利用改革,推动标准厂房租金随行就市,优化土地、厂房供给效率效益,要把争取上级专项债作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牢抓实专项债申报,为新区各重大项目做好资金要素保障。三是激活投资“渠道链”。东城集团进一步提振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打造与企业项目落地速度相匹配的基建“硬环境”,年内力争东城集团完成10亿元基础建设投资。四是谋划接续项目“储备链”。围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超前谋划,力争形成100个项目的储备池。

(四)精耕细作促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势力”

紧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平台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创建1个自治区级综合性中试中心,2个重大中试平台及中试项目,积极研究谋划,推动中试平台更快更好落地,加快构建“研发+孵化+中试+场景”的生态体系。激活企业内生创新力,协助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和研发归集能力,建立规上企业高企培育库,积极培育重点企业成为“双八”“双五”企业。力争全年认定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力争实现政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项目40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施“科技搭桥”行动,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的科技生态。

(五)多向发力优环境,构筑高质量发展“便利地”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制定《柳东新区“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是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1+5”审批服务政策体系,巩固扩展企业登记、建设施工、环保审批、市政审批、便民服务五大领域“一次办”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21条,切实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二是健全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常态化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行动,优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模式,健全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三是全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低效工业用地和标准厂房,力争全年保障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工业用地闲置土地发生率低于2.5%,标准厂房闲置率不高于30%。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加快推动广汽投资、柳州国轩锂电、中欧柳东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基金项目落地;综合运用桂惠贷贴息、普惠小微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职教园“产学研”基地;加大力度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持续推动5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推动雒容商品车铁路发运基地实现铁路运输汽车动力锂电池“零突破”。四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让“生态美”转化为“产业兴”。

(六)大刀阔斧抓改革,提供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持续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优化升级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牵引和激励效应;大力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提升新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柳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是“第一要务”,党的建设是“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相辅相成,互促并进。我们要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一)统筹抓好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组织建设提质、党员先锋实干、党建惠企服务”三大行动,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机关、企业党建联建,抓好瑞浦赛克等规上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柳州国轩、桂格等企业建成自治区级、柳州市级党建示范点,引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新区经济发展建设。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高质量抓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从严落实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持续推动清廉柳东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为全面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和政治保障。

同志们,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让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创业的热情,砥砺奋进,为实现 “十四五”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圆满收官,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贡献柳东力量!

附  注:

①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一”是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二”是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五”是构建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等五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②东风柳汽“龙行工程”:东风柳汽加速推进“乘龙”“东风风行”品牌全面新能源转型工程。

③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即倾力打造1个“菱势”新能源整车品牌、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个汽车产业生态链,到2027年集团收入将实现倍增。

④“两重”“两新”:“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⑤“七个一批”项目清单:是指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提出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谋划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七个一批”清单。

⑥“1+4+5”产业体系: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智慧物流、商务会展、文化旅游、大数据五大现代服务业。

⑦“四大驱动”:产业驱动、教育驱动、环境驱动、创新驱动。


柳东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2025年3月5日印发



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11450200799715508J/2025-04886
效力状态:
发文单位:
柳东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标  题:
柳东发〔2025〕8号-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的通知
发文字号:
柳东发〔2025〕8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文件下载:
相关解读:

柳东发〔2025〕8号-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05 11:14 

柳东发〔2025〕8号

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

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

发展报告》的通知

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柳州市柳东新区工作委员会

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3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

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 刘度量

(2025年1月16日)

同志们:

我代表柳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会作《柳东新区2025年高质量发展报告》。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柳东新区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上级系列决策部署,围绕构建新区“1+4+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克难前行、向新奋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据统计,全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9.1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03.01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27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8亿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2亿元,同比增长6.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经济引擎焕新升级

工业振兴卓有成效。积极投身新一轮工业振兴行动,工业经济有质有量: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5%;工业投资完成64.19亿元,占全市27.8%;新增规上入统企业5家,在库规上工业企业178家。汽车产业稳健向好。集中力量强链补链、强基提质,推动柳东新区汽车产品迭代升级,产销跃上新高。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为广西唯一。全年汽车产量完成62.56万辆,同比增长14.0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42.73万辆,同比增长87.31%。宝骏云海、风行星海V9、五菱黄金小卡等新车型畅销全国。战新产业蓬勃向上。智能终端项目思必驰实现投产上规,新区电芯产量完成19.79GWh,同比增长123.36%,规上战新产业总产值实现672.1亿元(含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69.9%。强优企业拔节成长。桂柳新材料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汽解放、瑞浦赛克和国轩高科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此外,新增自治区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3家、工业龙头企业1家。

现代服务业潜力释放。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新增16家企业上规入统,直接拉动服务业全年营收增量10亿元,在库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45家。落实“两新”政策扩内需促消费,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开展“活力柳东三三消费节”活动、企业促销活动、“家博会”等活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举办第二届柳东新区自行车城市绕圈赛等57场各类赛事,通过 “以赛引流”累计接待游客292.3万人次,同比增长22.78%;东城华美达广场酒店获评五星级酒店。

(二)抓招商,招大引强再创佳绩

因地制宜推进全委招商、产业链招商、龙头招商,全年新签区外项目投资总额137.3亿元,其中新签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130.3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61.8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55.7亿元;新引进“四类500强”“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4家,五项指标均居全市之首。新引进项目117个,其中亿元工业项目23个,包括瑞浦赛克电芯出口基地、耐世特转向系统、武汉成华汽车内外饰件智能生产基地、广州本金智能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

(三)抓开放,向海图强优化格局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外向发展,抓实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区进出口总额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外向发展的工业企业达46家,其中出口19家,新增外资企业2家,实际利用外资824万美元。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关货物242票,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渠道出口整车1058辆。柳汽商用车整线装备出口柬埔寨、锂电池外贸出口监管服务一体化新模式落地、零部件集装箱专列从新区首发深圳蛇口港,获批创建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持续优化区域开放发展格局。

(四)抓科创,产业变革支撑有力

加快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走深走实。夯实平台支撑。新增自治区级孵化器1个,新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子实验室2个,市级研发平台11个;广西艾盛组建华南首家样车试制联盟,实现样车快速研发迭代。强化主体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8家,完成量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8家,保有量219家,排名全市第一;新增瞪羚企业5家,保有量达13家。抓牢合作支撑。促进供需衔接,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16项,合同金额10.8亿元,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深化价值创造,车联网数据产品实现我市数据资产融资“零”突破。柳州高新区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66位,稳居中上游水平。

(五)抓投资,项目建设实现预期

全年统筹推进自治区级重大项目25项,竣工4项,新开工1项,完成投资18.56亿元,投资完成率105%;统筹推进市级重大项目51项,竣工18项,新开工6项,完成投资41.23亿元,投资完成率104%;统筹推进新区本级重大项目118项,竣工41项,新开工31项,完成投资70.68亿元,实现了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目标。储备新增市级重大项目120项,项目转化成效显著,62项实现开工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重点项目酝酿成型。

(六)抓服务,降本增效多措并举

深化营商环境攻坚,市场经营便利度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深入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行政审批服务专项方案,创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审批“加速度”;落细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市率先实现通信报装业务进驻大厅,全年累计办理企业变更、注销和迁移“一件事”470件。暖心纾解企业诉求。常态化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工作,帮助175家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30个。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模式,快速响应企业急难愁盼,得到自治区园区办肯定。扎实保障要素供给。帮助辖区工业企业争取扶持资金3.43亿元,获得桂惠贷20.84亿元,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0.32亿元,惠及企业105家。集约利用土地要素。全年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076亩,闲置土地处置率为59%,处置量和净处置率均为全市第一;土地报批面积217亩,产业用地出让496.26亩,有力保障了项目落地。

(七)抓改革,减负增效焕发活力

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一体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科学化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聚焦主责主业,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精减内设机构,压减员额总量,实施全员岗位聘任。新区与市级职能部门、属地政府职能归属、管理边界逐步厘清。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 “项目承诺制”和“最多跑一次”等审批制度改革同步深化。

(八)抓生态,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区蓝天常驻,空气优良率达98.1%,颗粒物削减幅度全市排名第一;水质更优,洛清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渔村国考断面水质提升至一类标准,绿色发展基底更加厚实。

(九)抓党建,凝心铸魂筑强根基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学方略”读书班,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系列措施,聚焦服务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深入产业一线助企纾困赋能发展。培育星级党组织47家,精心打造柳州国轩等党建示范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以案促改,常态化落实廉政教育、廉政谈话制度;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

一年来,新区发展稳中有进、重点目标胜利实现,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新区广大企业的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得益于新区全体干部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东城集团负重前行、逆势而上,坚持化债与发展两手抓,为新区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发展形势,奋力抢占发展新高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新区高质量发展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闯关破局关键期。新的一年,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持续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压力延续,汽车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作为柳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新区面临建设资金紧缺、招商吸引力不足、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困难,需要我们努力去克服。

当前,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审时度势,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以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化解冲击、激发活力、提振内需,新区的发展利好重重。国家层面,党中央时隔14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政策组合拳,政策红利含金量前所未有。具体举措上,中央今年重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将有力推动产业发展。自治区层面,在年初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深入柳州调研指导,立足广西发展大局,对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作出精准指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柳州提振信心、克难攻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自治区正在考虑为柳州“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将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级层面,全市上下正紧紧扭住工业这个柳州发展的“根”和“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此背景下,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也是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最聚集、最活跃的区域,新区责无旁贷要扛起高质量发展大旗。一是做到“心”要正,我们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讲政治贯穿于新区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做到“行”要实,我们要牢固树立重实干、强实绩的导向,新区干部职工要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用心用情用力担责尽责,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抢抓机遇上,在新型工业化中抢占先机,在建设制造强市中彰显柳东风采。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积极投身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争做柳州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先行区;大力实施新区“项目建设提速年”“招商引资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企业服务提质年”4个专项行动,坚持产城融合、“四大驱动”理念,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培育产业和优化生态、转换动能和稳定发展,高质量打赢“十四五”收官战。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持续优化新区产业结构,完善生态建设,落实落细自治区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部署,大力实施企业服务提质年专项行动,出台《柳东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柳东新区产业攻坚发展方案》等相关文件,从不同层面释放利企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完成65亿元。

扎实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空间、金融补贴、新增订单采购奖励、工业技改投资奖励等方面全方位配足资源,推动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增强发展后劲。一是突出“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为龙头企业配套的能力。二是把握“两新”政策新机遇,全力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力争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数实融合”,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及数字装备改造和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应用,加快推进宝时达、龙晨车桥等一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持续培育新兴产业。全面落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化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培育,推进卓德机械、赛克科技等企业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巩固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先优势,推动国轩5+5GWh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瑞浦赛克新增2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系统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推动赛克瑞浦、瑞浦赛克等企业入选2025年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名单;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扩链建圈,推动一阳科技、桂柳新材料等头部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有效激发服务业活力。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以城促产、以产促城。做强现代物流业,推动柳药集团现代医药物流运营中心、柳东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产业(广西)服务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抢抓消费恢复机遇,创造新消费场景,盘活文旅资源,积极发展 “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努力提升外向经济张力。进一步密切陆海联动,在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服务、经贸合作等方面与沿边沿海产业园区协同发力,力争新增15家企业拓展外地市场。用好东盟博览会、进博会等展会机遇,有效搭建外贸信息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深度布局海外市场。拓展柳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招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服务本地辐射周边。力争新区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持续推进中德(柳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加强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对外合作;深化与东盟、欧洲国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项目的合作;高水平创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柳州联动创新区柳东片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二)多维驱动抓招商,锻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紧密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及新区“1+4+5”现代产业布局,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完成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200亿元、新签亿元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120亿元、工业招商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引进1个以上投资额超百亿元的工业项目,实现项目招引数量质量双提升。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柳东新区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指挥部,以六大举措破局突围。一是深化全委招商。强化“一把手”招商引领,以上率下形成“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干部都是主攻手”的浓厚氛围。将招商任务压实到部门,推动全委招商升温提速。二是攻坚专题招商。新区主要领导挂帅,组建六大产业招商攻坚小组,集中各部门精锐力量,围绕产业链图谱定向发力,确保每一个产业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三是聚力产业链招商。六大产业招商攻坚小组聚焦“1+4+5”现代产业体系,携手龙头企业实施联合招商,力促重庆贝吉熊数智化全固态电池生产、深圳君合东方独立储能,湖南杰轩数智经济产业科技(柳州)共创园等大项目落地。四是深耕驻点招商。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经济带设立4个工作组,选派更多干部走出去,拓人脉、抓信息、练本领,实现驻点价值最大化。五是开拓金融招商。深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工具撬动产业资源,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资金保障。设置5000万元“母基金”的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各类基金资本注入基金池,吸引项目落户柳东,加速产业聚集。六是借力委托招商。委托招商中介、商会协会、行业智库等作为招商联络机构,构建项目信息资源网,聘任招商大使,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招商的新格局。

(三)立体攻坚推项目,稳固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树牢“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专项行动,持续做好自治区、柳州市及新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新区本级重大项目117项,总投资488亿元,年度投资85亿元,其中重大产业发展项目104项,总投资442亿元,年度投资72亿元。一是形成项目建设“支撑链”。围绕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等重大专项,持续发力推进耐世特全球(柳州)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国轩三期、瑞浦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柳州德濠智造谷、双林二期、万安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打通项目落地“要素链”。全面落实“七个一批”项目清单化管理,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和服务机制,及时破除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多渠道争取中央、自治区各级各类资金,为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土地供给保障,探索土地用途混合利用改革,推动标准厂房租金随行就市,优化土地、厂房供给效率效益,要把争取上级专项债作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牢抓实专项债申报,为新区各重大项目做好资金要素保障。三是激活投资“渠道链”。东城集团进一步提振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打造与企业项目落地速度相匹配的基建“硬环境”,年内力争东城集团完成10亿元基础建设投资。四是谋划接续项目“储备链”。围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超前谋划,力争形成100个项目的储备池。

(四)精耕细作促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势力”

紧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平台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创建1个自治区级综合性中试中心,2个重大中试平台及中试项目,积极研究谋划,推动中试平台更快更好落地,加快构建“研发+孵化+中试+场景”的生态体系。激活企业内生创新力,协助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和研发归集能力,建立规上企业高企培育库,积极培育重点企业成为“双八”“双五”企业。力争全年认定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力争实现政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项目40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施“科技搭桥”行动,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的科技生态。

(五)多向发力优环境,构筑高质量发展“便利地”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制定《柳东新区“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打造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是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1+5”审批服务政策体系,巩固扩展企业登记、建设施工、环保审批、市政审批、便民服务五大领域“一次办”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21条,切实为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二是健全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常态化推进“服务实体经济”行动,优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模式,健全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三是全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低效工业用地和标准厂房,力争全年保障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工业用地闲置土地发生率低于2.5%,标准厂房闲置率不高于30%。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新模式,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加快推动广汽投资、柳州国轩锂电、中欧柳东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基金项目落地;综合运用桂惠贷贴息、普惠小微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职教园“产学研”基地;加大力度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持续推动5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推动雒容商品车铁路发运基地实现铁路运输汽车动力锂电池“零突破”。四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让“生态美”转化为“产业兴”。

(六)大刀阔斧抓改革,提供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持续推进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优化升级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牵引和激励效应;大力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提升新区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柳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是“第一要务”,党的建设是“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相辅相成,互促并进。我们要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一)统筹抓好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组织建设提质、党员先锋实干、党建惠企服务”三大行动,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机关、企业党建联建,抓好瑞浦赛克等规上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柳州国轩、桂格等企业建成自治区级、柳州市级党建示范点,引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新区经济发展建设。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高质量抓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从严落实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持续推动清廉柳东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为全面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和政治保障。

同志们,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让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创业的热情,砥砺奋进,为实现 “十四五”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圆满收官,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贡献柳东力量!

附  注:

①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一”是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二”是打造纯电、混动两个百万级产品群,“五”是构建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等五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②东风柳汽“龙行工程”:东风柳汽加速推进“乘龙”“东风风行”品牌全面新能源转型工程。

③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总投资150亿元,推动“131”规划高质量落地,即倾力打造1个“菱势”新能源整车品牌、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个汽车产业生态链,到2027年集团收入将实现倍增。

④“两重”“两新”:“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⑤“七个一批”项目清单:是指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提出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谋划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七个一批”清单。

⑥“1+4+5”产业体系: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智慧物流、商务会展、文化旅游、大数据五大现代服务业。

⑦“四大驱动”:产业驱动、教育驱动、环境驱动、创新驱动。


柳东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2025年3月5日印发



版权所有: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0772-2671017

备案号:桂ICP备05013436号 桂公网安备45029002000003号